黄金救援4分钟的背后
近日,松山湖某高校一名25岁男生在跑步后突然倒地,陷入昏迷状态。一场生命接力迅速展开:同学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校医拿来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测明室颤情况后反复除颤,120随后赶至将其紧急送医,最终经过医院的一系列治疗,该男生恢复自主呼吸,从而化险为夷。
这一心肺复苏成功案例的背后,正是松山湖着力推动全覆盖式社会创新医疗急救新模式,全力打造松山湖“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的生动体现。接下来,松山湖还将加大AED和志愿者覆盖密度,成立四支松山湖急救志愿服务分队,持续完善松山湖基层社会治理,为松山湖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文/马骏、松湖
运用科技创新技术让急救流程更高效
近年来,东莞在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松山湖试点打造“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在整体规划上,松山湖基于东莞市院前急救体系升级,从120呼救模式入户推广、急救设备有效铺设、志愿者培养及最佳密度三个重点纬度搭建这一示范区。
具体而言,一是通过东莞市120系统的LBS定位和视频能力,打通120急救中心、救护车、志愿者三位一体院前急救链路,探索通过联动片区党委推广“一户一码”,让松山湖民众居家或办公时可实现扫描快速定位且高效视频呼救。二是提升松山湖区域的AED覆盖密度,目前100台AED已安装到园区各点位,覆盖学校、小区、企业、产业园、商圈等各类场所。同时,AED信息已接入“企鹅急救助手”小程序平台。三是提升松山湖“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志愿者覆盖密度。目前17台AI自动训考机已经投入使用,同时号召一线医生、消防队员、交警、公安、社区网格员、安全管理员等社会力量加入“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志愿者队伍,实现常住人口10%的急救志愿者覆盖率。根据东莞市120急救培训系统显示,截至10月28日,累计已完成培训8147人,转化志愿者5577人,志愿者转化率约70%。
据悉,松山湖“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还将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技术,如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通过AED地图、志愿者地图等更精准地预测和调配急救资源,使整个急救流程变得更高效、更流畅。
将成立四支急救志愿服务分队
担架越野赛、溺水大营救、止血包扎连环挑战、胸外按压大比拼……日前,万象汇东门外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应急救护自选集市活动。该活动由松山湖社会事务局联合松山湖应急分局、北部片区党委、消防救援大队、社卫中心等共同举办。
接下来,松山湖将继续推进“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的可持续建设。在整体思路上,以打造“大四分钟救援圈+N个松山湖小四分钟救援圈”的概念,在学校、小区、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等加大AED和志愿者的覆盖密度。
松山湖将在东莞市120的大力支持下,挖掘并联合松山湖本土志愿服务力量,成立四支松山湖急救志愿服务分队,在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六个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定点、分批、常态化开展急救培训,并通过AI自动训考机、无人机配送AED等举措,加速“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建设。
“接下来,我们还将提高园区广大居民的应急救护意识,增强防范和抵御常见意外伤害事件与突发重大生命安全事故的能力,全力打造松山湖‘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松山湖党建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