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乐团DG唱片《大地之歌》引发全球回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创新案例

上海交响乐团录制的唱片《大地之歌》(the Song of the Earth)近日收获了全球瞩目。这是上交签约DG(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后录制的第二张专辑,7月9日全球发行,各大音乐平台同步上线。唱片包含两张CD,分别是马勒以唐诗为灵感创作的《大地之歌》和叶小纲以相同文本写就的《大地之歌》两部同名交响声乐套曲。


《大地之歌》封面是黄山云海

这是DG在2021马勒纪念年里全新录制的唯一一张唱片,由指挥家余隆执棒。专辑封面是黄山磅礴的云海景象,与上海交响乐团恢宏音响下营造出的唐诗意境相呼应。DG更是首次在专辑内的文案介绍中使用中文,用方块字写下了叶小纲作品中所引用的七首唐诗。

上交与DG合作的首张专辑《门道》发行后,曾吸引世界目光,入选被誉为古典音乐界“奥斯卡”的ICMA国际古典音乐大奖(International Classical Music Awards)提名。这一次,《大地之歌》发行后,迅速引发众多海外媒体的关注,记者、乐评人纷纷撰文评论,回响不断。

一次疫情下的国际文化交流


《大地之歌》去年在上海录制,录音师漂洋过海而来

《大地之歌》的录制可谓一波三折。去年疫情中,男高音歌唱家布莱恩·杰德、女中音歌唱家米歇尔·德扬在国际疫情阴霾下跨越重重阻隔,分别从欧洲和美国来到上海,经过隔离出现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上。同样远道而来的,还有资深录音师克里斯托弗·阿尔德和菲利普·克劳斯。一路上,他们经历了签证延期、机票取消等困难。

余隆在接受Presto Music采访时说:“两部作品以‘双联画’的形式表现了东西方之间关于爱、快乐和死亡这些人类最基本情感观念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把这种‘并列’当成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在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环境下,这种对话尤为重要。音乐是非常有用的参照,可以帮人们理解彼此的不同。这种不同无关对错,但认识到它,就能帮助我们相互理解,实现沟通。”

英国《卫报》记者安德鲁·克莱门斯(Andrew Clements)发表文章题目为“马勒和叶小纲《大地之歌》乐评——交响声乐套曲重返黄金时代”。在安德鲁看来,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大地之歌》带人们在唐诗意境中遥望东方。

他评价:“叶小纲的作品似乎呈现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世界,完全不同于马勒在《大地之歌》中的色彩……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总体来说十分精彩,这也是一个《大地之歌》录制中比较快的版本。”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创新案例

余隆发现,很多西方作曲家对遥远的东方文化和审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尝试将东方元素放到自己的音乐里。“德彪西和普契尼都曾尝试过,马勒也有这样的意愿。《大地之歌》第三乐章采用了东方旋律的结构,末尾处作曲家尽力去营造的那种空间感也是来自他对东方写意笔触的了解。”

《大地之歌》的全球发行,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创新案例。上海交响乐团用一种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完成了一次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跨时空对话。马勒基金会主席、马勒孙女玛丽娜·马勒也很激动,认为这样的对话意义非凡。


《金融时报》对上海交响乐团《大地之歌》的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乐评人理查德·费尔曼(Richard Fairman)以“上海交响乐团:《大地之歌》——两种文化的相遇”为题,着眼于两部同文本作品的时空对照。文中写道:“两部作品可以被看作两种文化的相遇。从风格上来看,两位作曲家有融汇之处。叶小纲的音乐气势磅礴,有恢宏的浪漫主义,又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中国个性。”

知名古典音乐网站Music Web International对唱片也不吝赞美之辞:“指挥和乐队的演奏让我大为震撼,余隆果敢地用有鲜明对比并富有激情的速度及乐句。我在听到这张唱片之前并不熟悉指挥和乐队,但听完之后,我非常期待他们未来合作的专辑发行”。

此外,BBC广播3台主持人安德鲁·麦格雷戈(Andrew Mc Gregor)在“每周唱片”中向听众推荐了《大地之歌》,古典音乐网站Classical Music、Gramophone、Classical Explorer等都向世界各地的乐迷推荐了上海交响乐团这张唱片。

2024-05-07 05:23 点击量:91